以色列速战速决计划受阻,中东穆斯林国家团结刻不容缓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中东地区始终是全球关注的焦点。6月19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卡西姆在灯塔电视台节目中明确表示,黎巴嫩真主党运动无意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持续冲突中保持中立,什叶派抵抗力量保留采取自己行动的权利。与此同时6月18日,也门胡塞武装布海提也宣称,该组织将如同支持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一样,出手支援伊朗对抗以色列。
6月19日傍晚,伊朗革命卫队发布公告称“真实承诺-3”第15阶段行动已启动,当天针对以色列海法和特拉维夫的军事目标及附属军事工业设施发起了新一轮导弹和无人机联合打击行动。这些动态无疑为已然紧张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以色列想在和伊朗的冲突中速战速决的想法难以实现,反而有些会吃不消,凸显出该地区内部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过去几年,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以及叙利亚阿萨德政府时,伊朗的表现相对消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组织遭受重创,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倒台。而如今,当伊朗自身面临与以色列的冲突时,却发现周边缺乏有力的支援力量,部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态度令人失望。在以色列向外发射导弹时,约旦开放领空;而当伊朗试图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时,约旦却关闭领空,凸显了穆斯林国家之间缺乏团结协作的现状。
事实上,当前中东局势如此紧张和混乱,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中东穆斯林国家的不团结。长期以来,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教派分歧严重,导致穆斯林国家难以形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对抗以色列。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与伊朗(波斯)之间的声调也不一致。这种内部的分裂和不团结,使得以色列得以利用这些矛盾,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不断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范围。
展开全文
例如,在巴以冲突中,由于穆斯林国家无法形成有效的联合支持,巴勒斯坦方面在与以色列的长期对抗中始终处于劣势,难以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目标。又如,在叙利亚内战中,外部势力的干涉和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分歧,使得叙利亚局势持续恶化,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在过去的岁月里,当穆斯林国家能够暂时放下分歧,携手合作时,往往能够在与外部势力的对抗中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取得了初期的胜利,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事件充分证明只要穆斯林国家能够摒弃前嫌,团结一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捍卫自身的利益和尊严。
如今,面对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日益扩张的野心和不断加剧的军事威胁,中东穆斯林国家迫切需要深刻反思自身的处境,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各国应该以大局为重,超越教派和民族的界限,加强政治对话与协商,建立互信机制,共同制定应对以色列威胁的战略和政策。其次,在军事领域,穆斯林国家可加强情报共享、军事训练合作以及联合军事演习等,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威慑力量。此外,在经济方面,各国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应对外部挑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东穆斯林国家若想真正有效地对抗以色列,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团结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破当前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困境;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抵御外部势力的干涉和侵略。否则,在以色列的各个击破策略下,中东穆斯林国家将继续陷入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局面,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遥不可及。
因此,团结起来,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历史的呼唤,更是现实的迫切需求。随着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等地区组织的加入,如果没有美军的直接介入,以色列恐难和伊朗展开持久军事对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