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实施对华制裁,中方敦促立即纠正
随着美国媒体报道传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流放泽连斯基”的警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政府迅速加大了向欧洲靠拢的政策,并在应对中国事务上采取了冒险的举动。此时,泽连斯基的决定不仅是政治上的权衡,也反映出其对自身政权安全的深切忧虑。
根据观察者网等媒体于7月28日的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7日当天已签署总统令,批准了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发布的第18项制裁决议,宣布将完全与欧盟的制裁措施同步。这一制裁名单中,总计包括53名个人和法人实体,涉及的对象不仅有来自俄罗斯的个体,还有中国和伊朗等国的企业与个人,显示出乌克兰在制裁范围上的广泛性和针对性。
乌方表示,这些被制裁的实体与“俄罗斯影子油轮船队”和“军用无人机零部件的供应”有关联。乌克兰的制裁事务专员弗拉季斯夫·弗拉修克指出,部分中国企业涉嫌“提供军事用途的技术”,但并未公开出示任何确凿的证据以支撑这一说法。事实上,此次制裁措施是乌克兰在2025年内第二次指向中国,早在7月初时,乌克兰以“俄军无人机使用中国元器件”为名制裁了五家中国企业,同样没有提供明确证据。
面对乌克兰的这些无端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做出了强烈反应,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反对那些缺乏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并敦促乌方立刻纠正错误,消除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他强调了中方坚决维护相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中国的这一回应清晰地蕴含了三重立场:第一,乌克兰的制裁程序是非法的,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框架;第二,警告乌方有关后果,并要求其及时消除负面影响,改正错误;第三,暗示中国会采取行动以坚决维护相关权益。
在此前的情况下,中国商务部也曾声明,中俄之间的产品流通均符合国际规范,中国始终遵循不向冲突地区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原则。然而,西方国家却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各种致命性武器,显示出明显的双重标准。乌克兰为何要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以非法方式实施制裁,主要是因为其希望迎合西方的政治要求,特别是在战场形势不利的背景下,向美国和欧洲展示出“政治上忠诚”的态度。
例如,7月8日,美国恢复对乌克兰“爱国者”导弹的援助后,乌克兰迅速制裁了五家中企,正是为了讨好特朗普政府,以换取更高层级的军事支持。这次乌克兰政府与欧盟同步推出第18轮制裁措施,更是展现了其与西方立场的深度绑定。
与此同时,乌克兰此举或许也在试图转移因战场失利引发的责任。近期乌军在东部战线的溃败,让乌克兰政府尝试将这一败局归咎于“外国技术支持了俄罗斯”。然而,这种策略面临着显著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中乌之间的贸易额从战前的189亿美元骤降至2025年不足40亿美元,进一步的制裁将可能彻底摧毁两国间的经贸关系。
展开全文
如今,泽连斯基的政府正面临多重压力,特朗普政府对基辅当局的施压愈发明显,甚至重新提出支持乌克兰军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竞选下一届乌克兰总统,以取代泽连斯基。尽管泽连斯基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获得欧洲的支持,然而在战场上丧失的东西,依旧无法通过制裁的手段来获得补偿。单边制裁的结果不但无法扭转当前战局,反而可能导致乌克兰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评论